
2017
2016
2015

1
2
3
4
5









铁路干警杨仁德:忠诚履职,为旅客的安全站岗NO.404

蒋诚:如果我团圆,很多旅客就不能团圆NO.403

地铁司机蒋振:坚守一线,让更多的爱回家NO.402

善人李小平:以平凡的力量,做不平凡的感动NO.401

许嘉熹:做黑夜里的“福州蓝”守护者NO.400

柯清广:以实际行动,为平安渔业做贡献NO.399

姚泽炳:爱岗敬业,把好药品安全关NO.398

齐忠华:海洋执法船上的“定海神针”NO.397

肖娇平:收获全靠自己,生活过得充实NO.396

社区“管家”王芳:德之首,孝先行NO.412

列车厨师郭祥锋:福渝线上的美味掌勺者NO.411

黄如:将孝敬老人当作生活的平常事NO.410

翁丽花:让顾客在电话中“听”我的微笑NO.409

点钞员陈娜娜:坚持千万次,考验的是心性NO.408

发行员郑诚:送报,从凌晨三点的等候开始NO.407

印刷工曾海洲:坚持17年的“夜生活”NO.406

“超人”陈超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NO.405

陈光宁:寻找公路“病害”,与危害赛跑NO.424
陈光宁是高速公路养护中心的一名专业工程师。陈光宁终日奔忙在高速上,为辖区路段做“体检”、养护。“谁都不能预料到损害会出现在哪里,我们要做的就是与危害赛跑。”陈光宁说。

“高速卫士”王敏:为了肩上的责任,我随时出发NO.423
王敏是福州高速的一名执法员。王敏与枯燥奔波为友、与酷暑严寒为邻,默默守护着道路畅通与国家路产。王敏说:“这份职业让我与家人聚少离多,但为了肩上的责任我随时出发。”

征费员邓丽娟的一天:微笑八小时,伸手三千次NO.422
邓丽娟是福建高速福州机场征管所的一名征费员。不论寒暑、不分昼夜,三尺岗亭上,邓丽娟用甜美微笑迎接八方来客,用真诚祝福送走四海宾朋。

武装押运员翁晓杰:他们的世界,真实而有血性NO.421
作为押运员,翁晓杰每天经手成千上万现金,却永远与金钱保持着一“箱”之隔。翁晓杰说:“这个职业看似威风凛凛,却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退休村干部陈金水:在敬老助老中感受快乐NO.420
今年67岁的陈金水在先锋村工作几十年。“打造一个老年人之家是我的梦想。”退休后,陈金水一直在为推进敬老助老工作不懈努力。“为老人服务一定要积极主动。”陈金水说。

林浩:“孝”字当先,“爱”字装心NO.419
今年37岁的林浩是城门镇鳌里村党支部副书记。在村委会,林浩为村民服务兢兢业业;在家中,林浩侍奉父母、祖父尽心尽力。“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当敬老爱老,照顾家人健康长寿。”林浩如是说。

全国三八红旗手刘艳侠:擦亮“福州窗”,让服务“零距离”NO.418
她力求做好群众的接待员、风纪风貌的督查员、窗口工作人员的裁判员,用心擦亮“福州窗”。

月嫂培训师张爱蓉:帮助新妈妈与新生儿走稳第一步NO.417
张爱蓉是省妇联闽姐姐家政服务公司的一名月嫂培训师。从金牌月嫂转型为幕后教师,张爱蓉不仅帮助女性再就业,也将自己多年的护理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剃头匠黄恩捷:跨越半个世纪的老手艺NO.416
今年73岁的黄恩捷在小巷里经营着一间剃头铺子。铺子不大,一镜、一椅、一老人,刚好;客人不多,一天、几人、够糊口、足以。一刀一剪,黄恩捷在剃头行当里干了半个多世纪。

水管检漏工刘景飞:听音诊“脉”20年NO.415
刘景飞是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管线管理所检漏组的一名水管检漏工。每一次,刘景飞带好设备走上街头,一路倾听管道的流水声。刘景飞已经在深夜里奉献了20年的青春与热血。

修补师傅胡老八:朴实的辛勤应当祝福NO.414
在湖前,胡老八经营着一家10余年的修补老店。“叮叮当当”,胡老八每天都坐在店里为行人与住户修补皮鞋、皮包等小物件。胡老八说:“不知不觉、修修补补地也干了大半辈子了。”

“西装达人”欧伟锋:考究西装的一针一线NO.413
欧伟锋从事“手工定制西装”工作已经十余年了。这么多年来,欧伟锋一人一版、一针一线,用自己的创意与灵感为客户定制具有专属感与个性化的西装。

义务讲解员魏贻钦:让老宅传家风,向社会扬正气NO.436
今年75岁的魏贻钦是魏杰的第六代孙。十多年来,他义务担任魏杰故居讲解员,并为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老宅传家风,向社会扬正气。

“驱鸟人”薛敬书:与鸟类“斗智斗勇”,共享蓝天NO.435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却是飞机的天敌。薛敬书是福州长乐机场的一名“驱鸟人”。14年来薛敬书不断与鸟儿“斗智斗勇”,确保飞机的安全起降。

送气工张成华:自己辛苦点,用户就能方便点NO.434
每日总负重近1000公斤,往返行程上百公里,上下阶梯数以千计……张成华是一名送气工,这份工作他已经干了18年。“自己辛苦点用户就能方便点,希望能用肩膀扛出幸福生活。”老张说。

“信号灯”交警倪时华:全力以赴让城市交通更有序NO.433
不管车、不管人,却负责着数千条道路和五百多个路口的交通调控与信号灯配时。倪时华是福州交警支队信号灯中队中队长。倪时华说:“平衡多方需求,维护道路畅通,再苦再累都值得。”

燃气巡检员王光仪:用汗水丈量每一寸管线NO.432
今年47岁的王光仪是福州华润燃气的一名燃气巡检员。无论风雨寒暑,王光仪都会深入福州的大街小巷,用汗水丈量每一寸管线,用执著排除每一处隐患。

环境监察人陈宜秋:做一颗不起眼的环保“螺丝钉”NO.431
陈宜秋是台江环保局监察大队副大队长。他是福州扎根一线、身体力行的众多“护蓝人”之一。“就是做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其实,人人都是护蓝人。”陈宜秋说。

“社区好邻居”林娟:以德敬老 用爱持家NO.430
今年64岁的林娟是一名退休老党员,虽然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多年,但为社区服务的心依然奋斗在第一线。邻里有难她帮忙,渐渐地林娟被邻里称为热心的“社区好邻居”。

“孝媳”陈丽芳:陪着家人度过生活的每一天NO.429
陈丽芳对待长辈细心孝顺、体贴入微。二十几年来,陈丽芳与婆婆既是一对相处融洽的婆媳,也如一双相交多年的老友。陈丽芳说:“愿与家人以沫相濡,平凡地度过生活中的每一天。”

“单车猎人”曾献飞:传递环保理念 维护共享精神NO.428
曾献飞是共享单车的车辆运维人员。曾献飞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捕捉维护那些失联、故障的单车。曾献飞说:“维护单车的同时,也在维护共享精神,维护这座城市的文明与秩序。”

“护士先生”谢阳煌:用自己的每一分努力照顾病人NO.427
谢阳煌是一名男护士。作为医院里的“熊猫资源”,谢阳煌不仅要承担更重的工作压力,还要化解性别带来的误解。谢阳煌说:“男护士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骑警”程毅:愿做交通安全一块“砖”NO.426
程毅是福州鼓楼交警大队骑警队队长。程毅与队员们一起组成了一支排堵保畅,促进交通安全有序的“尖刀队”。“实时应对各类交通警情,愿做交通安全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来自星星的守护者”曹祥贞:在陪伴中守望奇迹NO.425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在安安技能培训就业中心,53岁的曹祥贞是数位大龄自闭症孩子的“父亲”。五年多来,曹祥贞付出的不仅是身心的疲惫、无穷无尽的重复,还有仿佛看不到希望的期盼。“既然大自然都没有遗弃他们,而我们更不能。”曹祥贞说。

燃气抄表员陈水:用微笑面对用户,用汗水证明自己
今年30岁的陈水是福州华润燃气的一名燃气抄表员,工作5年多来,他走千家、进万户,对片区内住户的用气量进行抄录。

李木森:守护“福州蓝” 不给“抹黑”留机会
福州好空气成为“金名片”。为了守护“福州蓝”,福州各地持续发力。作为福州北大门,晋安区新店镇在年初成立一支“空气质量监察队”。59岁的李木森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和队员们的目标就是制止露天焚烧垃圾等不良行为,不给城市上空任何的“抹黑”的机会。

“胖警官”陈剑晖:连续8年为“5?18”保驾护航
第十九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5月18日至22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海峡会展中心片区的段警,8年来,陈剑晖从未缺席,他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为“5?18”保驾护航。

张小辉:揪排污“元凶”,保障水清河畅
从上个月开始,福州西湖周边的各个小区、街道开始活跃着一批排污“侦察队”。“90后”张小辉就是其中一员,他和同事们的目标,就是找到那些破坏西湖“清白”的隐藏“元凶”。

游爱宜:手工制作罗源“糕干” 留住最淳家乡味
在罗源,“糕干”是许多人的最爱。这几年,手工做“糕干”的人渐渐少了。在起步镇蒋店村,在做“糕干”的只剩游爱宜一人。她用最传统的手工方式留住最淳朴的家乡味道。

琴亭湖攻坚工人:为了在汛期前完成湖体扩容,他们和时间赛跑
琴亭湖湖体扩容工程正有序开展。100多位工人24小时三班倒,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赶在福州汛期来临之前完成湖体扩容工作。

水利筑梦人:一身汗一身泥,日夜攻坚开隧洞
福州城区最大水利工程10个施工支洞已全面开工!目前,全长707米的埠兴施工支洞已完成200余米的开凿,并以每天8米的速度飞速向前挺近。

李灵灵:孝亲敬老,让平凡的生活更有味
“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孝顺父母,不仅要在心里想着、口里念着,更用付出实际行动。”57岁的李灵灵退休后全心全意在家照顾年迈的母亲,在平凡的生活践行并传承着孝道。

陈月珠服务社区20年:民需我做,民困我帮
她,以一位社区工作者的满腔热情,帮助居民跨过种种难关;她,以一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践行着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她就是浦下社区的书记陈月珠,在社区,陈月珠整整服务了20年。

她们,用柔韧的身躯撑起城市建设的“半边天”
她们与男人一样,顶着烈日劳动在钢筋水泥之间,一眼甚至看不出一点柔弱。这些用自己柔韧的身躯撑起城市建设“半边天”的女工,亦是丈夫的妻子,是孩子口中的妈妈。

劳动者的一天
从清晨到日暮,随处可以见到劳动者的身影。他们不是功不可没的大英雄,也没有夺人眼球的光环,默默坚守着岗位,用艰辛劳作,推动着我们的城市不断实现着华丽转变,创造美好生活。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林曦:返璞归真,再现有生命的闽绣NO.258

传统面点师潘宝秋:双手制造百年老福州味道NO.257

范光国:无风也起舞,让心灵与风筝齐飞NO.256

王月英:让旅客用上干净卧具,开心返乡NO.255

美发师王清华:每周三小时的“爱心剪”NO.254

张文静:十年春运,十个没能在家里过的年NO.253

陈龙:在传统手艺中寻觅“城市”思念NO.252

陈光贵:修修补补的东西更结实NO.251

潘兴泰:深巷中的修剪刀手艺等待传承NO.250

张文东:普及中国书法,让笔墨飘香世界NO.249

龙学德:为宠物裁剪出美丽生活NO.248

王锦屏:以武入医,始于自然NO.247

七旬老太柯辉华:在舞步中跳出健康NO.246

洪燕:坚持一杯茶的信仰NO.245

吴太端:传承武艺,弘扬拳术NO.244

花艺师王艺瑄:插花是技术,更是艺术NO.243

陈君锟:以刀代笔,一生“木画”NO.242

王成良:三十余年立足基层,与西园村同发展NO.241

垂钓者卓勇:静享守候的乐趣NO.240

黄益勇:成人之美,做新潮流“月老”NO.239

“老铺传人”陈君凡:同德利后,安享太平NO.238

姚生平:用每一碗刀削面分享最浓的家乡味NO.237

巾帼园林执法队:柔性执法催开别样“绿”NO.236

那一:在流转的沙画里品人生百味NO.235

王建民:传承“高人一等”的民间绝活NO.234

老锁匠林立和:配钥匙无数,把把求精益NO.233

女书法家林济文:古稀之年,公益之心不已NO.232

“美术园丁”姚兴福:用笔墨浇灌公益之花NO.231

退休校长周泽人: 书写时代潮音NO.280

陈红:社区里有口皆碑的“社区孝媳”NO.279

林中秋:烹一碗芋泥留住福州味NO.278

藤椅技艺传人柯法金:物尽其用,编就传承NO.277

编织者杨翠凤:将刺绣融入缝补NO.276

“闲不住”的王红:退休后继续奉献公益服务NO.275

陈玉村:用爱灌溉大熊猫事业40载NO.274

滑冰教练包振华:让滑冰运动在更多人中传播NO.273

罗洪英:做福州最有心意的元宵NO.272

陆建梅:让每一束花都能传递美和爱NO.271

连财发:不忘五担米,40年后赴岛还债NO.270

驯鸟师郑元峰:倾听扑翅间的那声鸣啭NO.269

罗维:要做好花灯,首先要让自己满意NO.268

“小水哥”黄德水:做群众的“安全卫士”NO.267

方庆云:十年磨一剑,退而不休做慈善NO.266

李加丰:为千家万户保障冬日温暖NO.265

陈勇辉:旅客健康是最暖心的回报NO.264

“隐形”保安黄锦强:化解隐患于无形NO.263

汤大清:做城市公园的“美容师”NO.262

刘培燊:用一生为花灯添“血肉”注生命NO.261

薄意雕刻师欧宙翼:以画入石,写意人生NO.260

段秀梅:希望把健康分享给每一个人NO.259

方言守护者林圜:让后辈听见我们的乡音NO.311

黄莲燕:春茶开园采茶忙NO.310

王祖湘:自学杂技成“挑战英雄”NO.309

“爱心奶奶”吕云娥:医者大爱NO.308

黄幼俤:争取把所有民族舞蹈跳一遍NO.307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NO.306

魔术师汤锦生:创造始于好奇心NO.305

陈石、刘爱珠:寿山石雕界的神“雕”侠侣NO.304

谢婷婷:游客满意是我工作的起点NO.303

潘力鹰:剪出“有生命”的剪纸NO.302

吴森珍:坚守托老所“阿姨”的“小事业”NO.301

“老爸义工队”潘家荣:有困难,找老爸NO.300

匠人林秀敏:耐得住寂寞的传承者NO.299

鄂姗:让音乐触碰心灵,唱出幸福NO.298

黄鸿进:退而不休,义务宣传计生政策NO.297

舞蹈老师郑诺瑶:跳出精彩,舞动未来NO.296

罗金莲:不断给自己“充电”的计生“老兵”NO.295

马秀珍:爱管“闲事”的社区“老管家”NO.294

陈宇:福州第一批“快递人”的坚守NO.293

民俗研究者林国清:苍松虽老色更青NO.292

周顺:以茶会友,传承茶道NO.291

陈艳:做个有“虾油味”的社区干部NO.290

花艺师陈晞文:以花为媒,传艺育人NO.289

尹铮、黄秋淋:尽心守护城市绿荫NO.288

郑晓春:悬崖绝壁上拯救生命的“蜘蛛侠”NO.287

“角梳艺人”陈治楚:福州三宝今犹在NO.286

何长波:做好葱饼,过好生活NO.285

星露:让每一道家常菜温暖人心NO.284

微商李俊珺:做好最后一公里的配送NO.283

何育锦:做有“福州味”的寿司NO.282

留住“榕味”的郭斌:一朵茉莉,一生莫离NO.281

JOJO熊宏娇:自由、随性的艺术宅女NO.335

吴春红:“换心”园长不换教育“初心”NO.334

行李分拣员肖中胜:用心服务无声“旅客”NO.333

徐志山:黑夜停场飞机的守护者NO.332

佀胜男:匠心造物,爱上那抹”蓝”NO.331

崔蕊芬:管天管地管空气的社区“大管家”NO.330

补鞋匠黄嫩嫩:修修补补80载NO.329

草根评报吴可钦:吾评新闻,余韵绵长NO.328

董仕威:潜心“修行”,让手艺新生NO.327

走上街头为路人画肖像的八旬老人NO.326

周悌:为弘扬传统篆刻艺术不遗余力NO.325

李泽铿:手艺领域的“不老顽童”NO.324

古籍“医生”金玥:让古籍“复活”NO.323

刘婷婷:编织小提琴的弦上之梦NO.322

雷盛海:留住客家菜最纯真的味道NO.321

吕力:酿出更受中国顾客喜爱的德国啤酒NO.320

陈天赣:做脱胎漆器沉默的守护人NO.319

社区书记孙姬:既是工作,也是生活NO.318

洪丽玲: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NO.317

卢文:为相机“重启生命”NO.316

水质检测员董雯:为市民送上放心水NO.315

“气象人”黄志刚:让市民出行放心些NO.314

入殓师孙浩:为逝者画上完美句号NO.313

王德芹:碑刻19年,给生命最后的尊严NO.312

刘安娟:福建社工职业化推动者NO.324

90后王晨翔:北峰上的“小鲜肉”花农NO.323

邱亨铭:“金虫”技法折服日本工匠NO.322

洋大叔马瑞楠:爱福州,也爱“挑刺”NO.321

义务导游曾世康:25年热衷传播家乡文化NO.320

“饲壶人”陈旭:以壶会友,把壶言欢NO.319

漆艺新锐蔡传销:漆艺新锐的“任性”创新NO.318

“献血大王”高永华:骑出13万里爱心路NO.354

“课件老人”杜进兴:传递正能量,乐在其中NO.353
他73岁学习使用电脑,74岁首次制作课件,84岁精心制作的音像课件《我的中国梦》被作为辅助教材走进全省中小学校。他就是马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86岁高龄的杜进兴。杜老心系社会发展和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他说,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感到乐在其中。

郑子端:二十年绘制福州版“清明上河图”NO.352

“90后”以南:想成为福州第一位脏辫师NO.351

孙裕雄:不求回报的“小区好管家”NO.350

八旬匠人金德祥:藤漆皮枕最后的守护人NO.349

林兴仁:网友口中的“人工红绿灯”NO.348

餘珍號传人赖治辉:千锤百炼出真“器”NO.347

蓝全成:用漆线雕的独特语言承续传统NO.346

叶小江:守护三坊七巷这块文化圣地NO.345

万春社区“管家”吴碧香:烟台山麓镌真情NO.344

郑炜:在汉服文化中寻找“精神家园”NO.365

“活雷锋”林英红:平凡司机不平凡的爱NO.364

刘尔诚和他的髹漆全牛皮箱制作手艺NO.363

调酒师林荣华:调出一杯“都市风情”NO.362

“爱心蒲公英”赵璐:让爱心不断漂落生根NO.361

邹勇:留住老福州的艺术NO.360

献血志愿者叶少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NO.359

何荔珠:用爱心茶摊为夏日支起“清凉”NO.358

洪秀兰:用心为乘客营造“移动的家”NO.357

“孩子王”陈晞:给孩子最好的爱NO.356

消防员廖裕荣:手握长缨就要守护一方平安NO.355

马霞:支援地铁建设,将家安到福州NO.381

许星:喜做群众的“干女儿”NO.380

共建上进有爱 “大家庭”NO.379

庄宏:脚踏实地,永葆锐气激情创业NO.378

于丽丽:用洪荒之力耕好一亩三分地NO.377

“草根行长”吴建文:带着五个兄弟去拓荒NO.376

建行客户经理李娅: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NO.375

客户经理陈兆洪:重在当下,才能走得更远NO.374

薛本义:行走在安保生命线上的24年NO.373

赵斯洁:在建行追逐自己的梦想NO.372

建行信贷审批人戴望:淡然中奏响激越华章NO.371

郑妙:打通社区与银行的“最后一公里”NO.394

黄小蓉:做子女的行孝者、父母的守护者NO.393

吴秀珠:爱心与孝心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NO.392

驻村干部李建辉:智力扶贫 激活村民“造血”功能NO.391

交警陈梁:我的“战场”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NO.390

“弹棉人”章剑平:老手艺依然有“温度”NO.389

海洋守护者翁蓁洲:自己再累点,海洋更好点NO.388

“档案人”林立峰:静水流深,便民利民NO.387

欧烨强:做福州环境监督者与建设者NO.386

地铁“拓荒者”罗世俊:为榕城提速添彩NO.385

李志勤:扎实施工,为光明港提升“颜值”NO.384

郑添芬:纵横笔墨趣,谦卑书法情NO.383

高依金:为家乡内河的美丽添一份力NO.382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警艇长缪峰:船在海上航行,家是心灵港湾NO.31

老裁缝张君霖:在平淡中细心做好每一件事NO.30

高铁列车员刘嘉楠:微笑是最美的符号NO.29

美人鱼王真真:做个观众喜欢的水中舞者NO.28

陈金龙:把福州本土拳术传承下去NO.27

郑隆新:我们的剪刀能用一辈子NO.26

“救援”村书记陈贵斌: 有限生命里走更远的路NO.25

陈梦蛟:园林执法过程是一种表达NO.24

浦下龙舟队划手程成:让传统冲出国门NO.23

蒙牛促销员李珠珍:工作忙碌但我很快乐NO.22

郭献安的热血情怀:生命不息,健身不止NO.21

盲人按摩师王宇:用双手打开人生新旅途NO.20

夫妻“驯兽师”:和小动物们待在一起最快乐NO.19

杨金的观鸟情怀:心怀感恩 爱鸟胜过爱自己NO.18

小记者岳徐默的快乐:阳光下追逐红色蜻蜓NO.17

垃圾填埋场工人郑贞良:垃圾山就是舞台NO.16

刘必贵的花艺人生:匆匆一生只为守护热爱的事业NO.15

最美中石油加油站站长朱迎迎:我是温柔女汉子NO.14

警员郑伟:我与警犬的情感世界NO.13

95后女孩赵静雯:我的白衣天使梦NO.12

钢管舞者李兵:绽放舞美的力量NO.11

追梦的街头艺人小鞠:只为一首家喻户晓的歌NO.10

宠物医生刘锦峰:做宠物最坚强的依靠NO.9

拾荒者老马的生活经:不贪不求 知足常乐NO.8

老陈30载的驾校教练生涯:享受人车生活NO.7

80后美女社工陈希:社区就是一大家子人NO.6

90后张宏的销售经:将部队坚毅精神带入工作NO.5

80后公交车司机李九贤:以爱之名安全行驶NO.4

王齐荣:演绎现实版“中国合伙人”NO.58

方彬:将广场舞跳出活力,跳出年轻NO.57

福州好人江峰:将“爱心”进行到底NO.56

黄以孟:八旬“黑板报总编”的大梦想NO.55

老兵陈惠琛:沙场洒热血,纸上挥笔墨NO.54

吴小英:在欣慰与不舍间,抱别学子NO.53

吴钦羽:我美化环境,你欣赏风景NO.52

傅蕾:福州文化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发掘NO.51

新晋奶爸周凯:父亲是个更有担当的角色NO.50

陈诚:高温下带电作业,为居民送清凉NO.49

张俊德:十余载守望书屋 习惯书香陪伴NO.48

园林工人兰盛强:骄阳下的“护绿使者”NO.47

竹艺大师何敏文:竹子编织我最初的梦想NO.46

邱闽榕:用笑容温暖每一名献血者NO.45

古琴师李皞:在琴音绕梁中,与灵魂对话NO.44

Melody:让英文在讲台上如音乐般流淌NO.43

陈文浩:走在新闻路上,为真相而坚持NO.42

齐秀玉的筷子生涯 与筷子有难以割舍的情缘NO.41

梁汀汀:我是3000只流浪小动物的母亲NO.40

郑祥云守护航运安全:把隐患扼杀在摇篮NO.39

名医陈调民: 健康体魄的秘诀很简单NO.38

青年漆艺家吴思冬的“艺享生活”NO.37

青运志愿者邱林英:服务换来他人的满意与微笑NO.36

钱银娟:在鼓山上的服务中追逐快乐NO.35

摄影师眼中的萝莉女儿:怎么爱她都不够NO.34

郑德钗:让孤岛变身最美渔村NO.33

幼儿园老师苏悦:孩子们的纯真笑容最美NO.32

美发师黄承辉:改变,从“头”开始NO.89

钣金工朱日信:修复汽车外观,再现昨日容颜NO.88

刘畅:做蛋糕如做人 每一份皆用心NO.87

黄莉麦:驰骋赛场,为了心中那个足球梦NO.86

孙蓬明:医院当“家” 病人就是“家属”NO.85

“中华锁王”林振涛:情迷古锁,把把有故事NO.84

“老水手”周国斌:穿游在“满满的蓝世界”NO.83

焦云刚:把控小区安全第一道防线NO.82

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NO.81

林雪珍:照顾邻居老人六年堪比亲女儿NO.80

钱宏伟:20年默默坚持在“助学助残”道路上NO.79

茶艺师刘一霏:喧嚣尘世里品味一缕茶香NO.78

王大盛:做闽王文化传播的两岸信使NO.77

张卫明:做患者最值得信赖的朋友NO.76

欧大璋:让党的声音成为社区最强音NO.75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NO.74

婚礼策划师阿宝:我收获的是幸福的背影NO.73

金牌教练李晖:射击场上的金牌“育苗师”NO.72

厦航乘务长邹鸿韵:蓝天下”守护”万家团聚NO.71

陈孝尧、陈碧珍:“天梯”上的最美爱情NO.70

王世球:八旬“老男孩” 乐当“管家公”NO.69

厦航机务部工程师张磊:细节上较真出生命线NO.68

社工简少清:做青少年飞翔的羽翼NO.67

乘机员陈知明:在迎来送往中感受别样幸福NO.66

八旬老人陈淑剑:小善传递大爱NO.65

快递员余飞:只为快件安全到您手中NO.64

钟田田:在15000平方米讲台上弘扬正气NO.63

潘倩:在离旅客最近的地方“善”行到底NO.62

林锐:25年如一日的俯身换来用户的仰视NO.61

佘民:行成于思,做群众的亲人NO.60

老党员陈友荣:用画笔守护福州传统文化NO.59

登山爱好者林余英:携心灵去登高望远NO.120

隋大姐:山东人在福州演绎本土传统黄米糕NO.119

王曦的陶艺情怀:陶也,体验手心的温度NO.118

“春”之茶周焰:与三姐妹的茶缘人生NO.117

00后Cosplayer念倾:动漫里走出的妙龄少女NO.116

张进善:珍惜用战争换来和平的幸福生活NO.115

子墨:用相机留住榕城点滴美好NO.114

黄包车车夫林兴:穿梭在风景中的风景NO.113

赵修诚的泥艺人生:一双手一颗心,守住绝活NO.112

锅边小将娜娜:对老手艺我有新坚持NO.111

花艺师吴锋:搭配有学问,随心所欲而不逾矩NO.110

糖画艺人林振杰:描绘舌尖上的图画NO.109

郭梅钦:捏面人也要讲究“与时俱进”NO.108

刘祯瑞:扎根社区37年,祖孙四代都找他看病NO.107

咖啡店长Eva:漫步在咖啡时光里的悠雅人生NO.106

社区志愿者张洪勇:就想尽量保全业主财产NO.105

王天威:汗水下演绎“榕榕”的呆萌形象NO.104

水务管网公司刘德武:连日救灾抢险未回过家NO.103

园林工人薛淑文:让“家”尽快恢复灾前的靓丽NO.102

台风下的福州气象人:暴风骤雨中的一份担当NO.101

美女主播桔子和她的阳光公益NO.100

铁壶大王傅树华:一壶一面一个“造假世界”NO.99

供电应急抢修班:时刻投入抗台一线保供电NO.98

社区管家郑婉霞:马上就办,办就要办好NO.97

“八闽蜂王”郑友义:革命老区里的甜蜜之源NO.96

“黄金搭档”志愿者:默契让工作更顺畅NO.95

蔡宇聪:贴心服务,把琐事做出彩NO.94

美容师刘用新:指压下的养生道NO.93

四当斋主林彩青:护守文史书籍以启迪心智NO.92

严复守墓人严为建:先知后人的十年守望NO.91

林泽斌:我们把车修好了,心里才踏实NO.90

林金凎:场馆气象实况精确到每小时每公里NO.145

“中国好人”刘柏:16年专注一件事——善事NO.144

内河保洁员江智旺:为青运保洁,站好最后一岗NO.143

黄迪杞的画艺人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NO.142

石荣智:高效安全 新工艺成就绿色建筑工地NO.141

张晓娟:事无巨细,乐当“管家婆”NO.140

伍功亮:愿做青运工作的“针与线”NO.139

伍慧雄:用志愿行动圆一个青运梦NO.138

游戏解说员马若飞:带着阳光前行的暖萌男孩NO.137

蓝罗程:做耐得住寂寞的虚拟世界“建筑师”NO.136

郑发榕:运动快乐 世界皆赛场NO.135

标枪教练林东:让标枪在空中多飞一会儿NO.134

林樑:爱心浇灌让公益之树长青NO.133

师杰:我的快乐来自于学生NO.132

吴淑英:特教战线上的“老兵” NO.131

郑榕华:对每一个学生负起责任NO.130

欧佳莉:明礼修身陶情以育人NO.129

刘亚非:把孩子放在心上的育儿之道NO.128

陈谟江:村里第一位“秀才”的39年坚守NO.127

吴昌榕:对每一个学生都饱满着爱NO.126

老式理发杨依妹:56年剪不断那城市流行底片NO.125

铁路调车长宋和明:海西铁路的“宋三多”NO.124

“钻石夫妻”杨辰、谢靓:订制专属幸福NO.123

青年导演巫向华:用影像表达自己的价值观NO.122

古筝教师王垚垚:耐得住寂寞的弹拨NO.121

寿包花篮手艺人唐木泉:在传统手艺上做创新NO.168

七旬老人李文铿:茉莉香气中的夕阳岁月NO.167

志愿者姐妹档:难忘这段”青运友谊”NO.166

青运志愿者杨冰: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NO.165

接驳车司机赖怀金:奥体中心流动文明风景线NO.164

杨龙威:尽一份能量给需要帮助的人NO.163

陈谙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具意义NO.162

林雪芸:带病助青运,为儿子树立公益榜样NO.161

覃丽婷:能参与青运志愿者工作很满足NO.160

罗文君: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观众NO.159

邓锦祥:参与青运会服务是难忘经历NO.158

尹云:细微处展现志愿者服务精神NO.157

琴行姑娘徐璐婷:恋上钢琴的青春NO.156

黄德富:将助人自助专业理念融进志愿工作NO.155

青运会开幕式引导员罗超:阳光下绽放自信微笑NO.154

文物保护者林修长:30年守望乡土传承乡音NO.153

何海崟:火炬迎青运,羽球新锐乘风破浪NO.152

翁伟皓:愿借火炬展“少年强”风采NO.151

刘念婧:用火炬点燃青春的激情NO.150

赵璇孜:小身体里蕴含着大力量NO.149

马克:在奔跑中绽放青春NO.148

?潘婷颖:福利院医生将爱心蔓延至特教事业NO.147

“老黄牛”林善城:俯身耕耘,为迎青运出力NO.146

李鲁尼:分享生活,陪“弟弟”一起成长NO.145

陈民:“新福州人”眼中的“新福州”NO.199

王宗利:大事小事,您跟我说NO.198

郭尔震: 把“信访村”变成和谐村NO.197

严潞:化“腐朽”为神奇的环保达人NO.196

社区书记危博:低调做人,踏实做事NO.195

社区“领头羊”陈瑛:大事小事都是心头事NO.194

陈森:工作动力源于对教育的责任感NO.193

阮宏锦:坚守一线18年的“疾病防控卫士”NO.192

“社区红人”陈正柱:小区的事就是家务事NO.191

郑峰:穿行在田间地头里的“上门”院长NO.190

“不老舞者”林赛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NO.189

林云芝:做有激情的“孩子王”NO.188

陈映彤:讲堂二十五载,唯爱不变NO.187

“多面手”冯继东:做社区居民的贴身卫士NO.186

“环保老王”王道生:把做环保当健身NO.185

吴捷生:爱的转移,行孝不止NO.184

柯文沣:举手之劳,将环保玩出新味NO.183

退而不休的林锦如:翰墨飘香书写中国梦NO.182

好儿媳陈清:做婆婆的贴身棉袄NO.181

韦兴华:用心为顾客拍出最美证件照NO.180

陈雪云:计生工作三十年,当“忙”成为习惯NO.179

高尔夫球教练金宁钰:绿荫上的挥杆人生NO.178

佛跳墙传人杨伟华:顾客赏识才是最大的褒奖NO.177

王文清:四代单传,传承祖辈老手艺NO.176

倪瑞富:八旬党员老有所为,奉献不止NO.175

姜磊、王宇晨:自助厨房打造温馨之“家”NO.174

爱狗的90后小伙李杰:庆幸自己的选择和坚持NO.173

周玉琴:有一种习惯叫做“举手之劳”NO.172

网络女主播豆苗:我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NO.171

“小辣妈”江琳:产后重返美容技师“舞台”NO.170

严晨:从“出走”中重新找寻自我NO.230

女裱褙师陈丽娟:做裱褙师要耐得住寂寞NO.229

“草根”校长陈克萧:为学生开辟书山路NO.228

吴礼春:专研茶道30年,愿为茶乡拓新路NO.227

黄河、夏晓明:一步一脚印,誓不负青春NO.226

林屹:父爱美食让女儿做健康“小吃货”NO.225

潘婷:去粗取精,做新时代喜娘NO.224

林观锡:针线里变出“新”衣裳NO.223

江瑞宝:爱心待人,用心做事NO.222

民警洪星仁:用青春热血谋一方安定NO.221

“一刀剪”潘爱仪:一刀一旗袍,剪出东方美NO.220

“草根书画家”王瑞:清风斋里的墨香人生NO.219

闽菜领航者林量:传承与创新让闽菜永葆青春NO.218

林友财:发挥余热,用双手营造更美社区NO.217

孟凡:用认真的态度,做职场“乖乖女”NO.216

雕刻师陈强:对事专一,对石专情NO.215

90后辣妈刘婷婷:分享美食是一种惬意NO.214

赖登云:游艺中西画界,演绎精彩人生NO.213

高威:打造专属窗帘,让顾客更爱家NO.212

90后闽剧演员杨帅:感悟林公精神力量NO.211

装裱师黄官发:做字画的“化妆师”NO.210

陈诚元:调解有一套,温暖千家心NO.209

侯喜东:用个展为自己的美术之路总结、鼓劲NO.208

陈姿含:喜欢阅读,更喜欢分享阅读NO.207

体检“老兵”肖炉芳:全身心帮助更多人NO.206

陈真:从卖场到球场的绿意人生NO.205

黄孝樟:多一份心,让客户快件平安到达NO.204

社区医生陈斌星:撑起儿童保健一片天NO.203

社区民警杨桂生:扎根基层,守一方平安NO.202

刘青:技术“领头羊”带领村民走致富路NO.201
